专栏丨黄亮斌:呦呦鹿鸣

  • 来源:红网
  • 时间:2023-08-18 01:16:10

呦呦鹿鸣

文/黄亮斌


【资料图】

鹿在古代很常见,因此在《诗经》中也频繁出现。如《鹿鸣》中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”,《东山》“町畽(tīnɡtuǎn)鹿场”,《野有死麕》中“野有死鹿”,《吉日》和《韩奕》中“麀(yōu)鹿噳噳(yǔ)”,《小弁》“鹿斯之奔,维足伎伎”,《灵台》“王在灵囿,麀鹿攸伏”,《桑柔》“瞻彼中林,甡甡(shēn)其鹿”。

鹿是哺乳纲偶蹄目鹿科动物,马身羊尾,四肢细长,雄性体形大于雌性,通常雄性有角。鹿有很多种,一般生活在树林里的叫鹿,生活在水泽里的叫麋。鹿性情非常温顺,饮食时像鸡一样,会发出叫声招朋引伴,从来不像虎狼等兽类吃独食,鹿的这种食性被作为美德在古代传颂。小雅的第一篇《鹿鸣》就以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”起兴。《鹿鸣》是一首周王宴会群臣的乐歌。全诗借鹿鸣起兴,很好地烘托了宴会欢乐的气氛。君王有美酒佳肴,群臣们高兴地宴饮。鼓瑟吹笙中,国君谦逊地向客人询问治国安邦之道,而臣子也抛开了平日的拘谨,敞开心扉。曹操《短歌行》引用了《鹿鸣》的前四句,

以表其求贤若渴的心情。而从唐代始,地方上举行的祝贺中贡生或举人的“乡饮酒”宴会,便叫“鹿鸣宴”,后发展为皇帝宴请新科状元。《红楼梦》第九回“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”也提到这首《鹿鸣》:(李贵)又回说:“哥儿已念到第三本《诗经》,什么‘呦呦鹿鸣,荷叶浮萍’,小的不敢撒谎。”可见这首诗影响之深远。

《灵台》是一首歌颂周文王受命治理天下,天下归心、万民咸服的诗作。“王在灵囿,麀鹿攸伏”和“王在灵沼,于牣鱼跃”,这是用鹿安于场囿、鱼乐于池沼的自然景象,说明文王之德,广布灵沼灵囿,恩及麀鹿池鱼。

古代人们认为鹿属于阳兽,麋属于阴兽。东汉郑玄《礼记注疏》卷十七记载:“鹿是山兽,夏至得阴气而解角;麋是泽兽,故冬至得阳气而解角。”解角就是脱角、掉角的意思。儒学经典《周礼》说“冬献狼,夏献麋,春秋献兽物”,也是同样道理。狼为山兽,阳性,故狼膏温,冬献之;麋是泽兽,阴性,故麋膏凉,夏献之;而春秋寒温适中,故兽物皆可献。

古时候麋鹿很多,《后汉书》《博物志》等很多古籍都有记载。《博物志》说海陵县多麋,“十千为群,掘食草根,其处成泥”,百姓种稻于山,“不耕而获,其收百倍”,进而说“多麋宜稻”。最神奇的是,《三国志·魏书》中记载了公元215年三月曹操打张卫的一次战役,曹军本来已经“粮道不继”,害怕士兵造反,去偷袭张卫也是放手一搏,并无胜算,没想到出现神奇一幕:“夜有野麋数千突坏卫营,军大惊。”大半夜有数千麋鹿冲进张卫军营,张卫军大乱,最后投降。

不过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,曾经在古代很常见的麋鹿,一度处于灭绝的边缘,而且还经历了一段很长时期的海外漂泊。1865年,法国生物学家、传教士阿曼德·戴维在北京南海子发现了麋鹿,他从没见过这种动物,于是买通侍卫,在一个夜里将两副麋鹿骨架偷运至法国进行鉴定。鉴定结果让世界刮目:这是个新物种!从此中国的“四不像”有了个洋名字——戴维鹿,并开始散落他乡,被德国、荷兰、比利时等西方列强偷偷运走,而中国——麋鹿的故乡,几乎找不到麋鹿的踪迹。19世纪末,热心动植物保护的英国贝福特公爵十一世,出高价把饲养在巴黎、柏林、科隆、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濒临灭绝的麋鹿全部买下,放养在他的乌邦寺庄园。1985年,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努力下,22头麋鹿从英国运抵北京。从此,在中国灭绝多年的麋鹿,得以重生。

鹿是一种警惕性很高的动物。《埤雅》记载,鹿在群居的时候会将鹿角一致对外,围成圆形,以防人群和外族入侵。而军中埋在营地周围以阻止敌人的带枝树木,亦名鹿角。鹿在古代文化中一直被视为长寿之仙兽,《述异记》云,“鹿千年为苍鹿,又五百年为白鹿,又五百年化为玄鹿”。神话传说中,鹿经常与仙鹤一起,保卫灵芝仙草。鹿又与三吉星“福、禄、寿”中的禄字同音,因此又经常进入绘画中,寓意健康吉祥、福禄绵长。

古代还有许多与鹿相关的故事,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秦代奸臣赵高指鹿为马。赵高野心勃勃,想把持更大的权力,又不知道群臣心理,便想试探一下。有一天他牵来一只鹿,献给秦二世说这是一匹马。胡亥虽然穷凶极恶,害死包括哥哥扶苏在内众多兄弟姐妹,但脑子似乎还清楚,笑说:“丞相错了,指鹿为马。”赵高又问其他朝臣是什么。朝臣们有的装聋作哑,有的顺着赵高说是马,也有少数正直人士不愿附和,指出是鹿。结果照实回答的官员全部被赵高处死,群臣们更加害怕赵高。

不过,古人对鹿也不是一味推崇。《汉书·五行志》中记载,春秋时期鲁庄公十七年(前677)冬,山林中忽然出现很多麋鹿。那时,庄公准备娶齐国一女子为妻,出现这种异象,很多人认为是上天在警示,不要娶齐女。可庄公不听,执意娶回齐女。果然,齐女嫁来后,淫乱祸国,与庄公的弟弟庆父勾搭成奸。虽然后来两人皆被处死,但社稷安定受到了严重影响。这则故事很明显带有些天人感应的谶纬色彩,但也说明古人对鹿的另一种认知,即认为麋,惑也,性淫,预示女祸。西汉《京房易传》也说:“废正作淫,大不明,国多麋。”

唐代骆宾王的《为徐敬业讨武曌檄》,骂武则天狐媚惑主,“践元后于翚翟,陷吾君于聚麀”。这里的“聚麀”,是乱伦的意思,也是借用了古人对鹿性淫的认知。不过武则天的气魄也足够大,读了这篇檄文,非但没有诛杀骆宾王,还对他的才华与勇气大为赞赏,责问宰相,为什么没有重用他?

虽然古人对鹿有一些偏见,但我国历史上留下的关于鹿的诗词歌赋,还是奉鹿为祥瑞的居多。如唐虞世南的《白鹿赋》、萧昕的《上林白鹿赋》,宋代文学家苏辙的《白鹿诗》,还有明代著名书法家徐渭两次献给皇帝的《白鹿表》,等等皆是。

相关附件:

名物学专著《以鸟兽虫鱼之名——走进〈诗经〉中的动物世界》

黄亮斌 著, 湖南大学出版社

这是一本介绍《诗经》中动物世界的博物学读物,分鸟部、兽部、虫部、鱼部四部分。

全书以散文的笔触,对《诗经》所涉及的几乎全部鸟兽虫鱼进行了细致爬梳。不仅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科学认知,对《诗经》中各种动物的特点、习性进行了详尽介绍;还引经据典,通过解读与其相关的历代诗词文赋、神话传说,挖掘各种动物作为文化意象的深刻内涵,展示了中国文化对《诗经》中鸟兽虫鱼的系统认知。

本书还对很多动物不容乐观的现状进行了介绍,今昔对比,表现出对生态环境强烈的忧患意识。

黄亮斌,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,资深环保工作者。出版散文集《圭塘河岸》(获长沙市五个一工程奖,入选2021湖南省农家书屋推荐书目)、长篇报告文学《湘江向北》(获湖南省第一届“青山碧水新湖南”征文优秀长篇作品奖),《以鸟兽虫鱼之名——走进〈诗经〉中的动物世界》(入选新闻出版署2023年全国农家书屋推荐书目,入选2022年度湘版好书)。

关键词:

精彩推送

蕈人(关于蕈人简述)
中医 2023/08/18
化解市场准入堵点
证券 2023/08/18

资讯播报

就此别过的意思
艺术 2023/08/18
北京现代朗动价格
企业 2023/08/18
紫罗兰手镯心怎么设计
平板 2023/08/17